什么是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真的可怕吗你担不担
如今人人每天智能手机不离手,电动车和智能家居电器也越来越普及,你担不担心电磁辐射伤害呢?有人会说“全世界那么多人都在用,也没听说医院的,放心用就好,不用管它”,也有人会说“还是保险起见,谨慎一点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平时能少玩手机就少玩,身体真出了问题,到时后悔就晚了”,还有人会说“辐射可不是闹着玩的,那玩意儿相当厉害,都能让胎儿畸形,我用手机打电话时间长了都头晕,现在到处都可以连WiFi,实在防不胜防,最近家里买了几大盆仙人掌来吸收辐射”。
此辐射非彼辐射
究竟什么是电磁辐射?可以先从下面这张“电磁波频谱图”说起。无论是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露产生的γ射线,医院里拍摄CT时的X光,烈日下的阳光和室内的LED灯光,手机通话和无线上网时使用的射频电磁波,检测体温时使用的红外线,他们都属于电磁波大家族,都可以以波动形式向外传播电场和磁场。一束光的亮度可以看起来是保持不变的,但实际上每秒内光都由亮变暗和由暗变亮周期性变化了很多次,只是人眼察觉不出来。频率可以用来衡量电磁波每秒变化了多少次,也就是变化的快慢。下图中从左到右,频率从最低的0Hz一直到最高的102?Hz。不要小看了频率这一数值,不同类型的电磁波仅仅因为频率不同,所表现出的特性就大不相同,比如有的能穿透金属和人体,有的擅长绕过障碍物,有的可以被人眼看到,有的擅长加热物体等等。当然,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对于人体产生的效应也是不同的。
平时说的电磁辐射在专业资料中也被称为“电磁场下的暴露”,日常接触的主要分为两类:极低频电磁场和射频电磁场,准确来说它们都属于非电离性电磁辐射。前者的出现是因为平时使用的交流电通常为50Hz或60Hz频率,各种电力设备和电器都会产生这一频率附近的电磁场,像输电线,变电站,轨道电车,电动车,电视机,空调机,电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电热毯等周围都不可避免有一定强度的极低频电磁场。后者更多产生于具有通讯功能的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WiFi路由器,手机基站等,射频电磁场(MHz至3GHz的频率)是跨越一定距离传播信息的载体,微波炉用于加热食物所使用的微波也属于这一频段。
它们是否有可能对人体产生伤害呢?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各种电磁波只要强度足够大,都够让你“吃一壶”的。哪怕是表面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可见光,如果照的太强烈,也会让你晒伤,让你热的要死,而把光的能量集中会聚,还可以设计出专门的激光武器,“杀人不眨眼”。当然在平常强度下,柔和的阳光和灯光还是可以把你照的舒舒服服的。
具体就极低频电磁场和射频电磁场而言,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它们作为非电离性电磁辐射,不具备电离性效应。电离性效应是高频率的电磁波(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核辐射和X射线这样的电离性电磁辐射)所专有的,可以破坏人体内蛋白质和DNA等分子的化学键,造成分子的性质改变,甚至让细胞内的分子失去生理活性或者整个细胞受损死亡,还有机会让体内的正常的细胞变成癌细胞,诱发癌症。由于电离性效应,核武器爆炸和核电站泄漏产生的核辐射杀伤巨大。
作为一个基本常识,“此辐射非彼辐射”,极低频电磁场和射频电磁场并不具备核辐射的那些本领,不应把别的类型辐射的“锅”让非电离性电磁辐射来背。
坏消息是相对没那么可怕的非电离性效应还是存在的。射频电磁场具有加热效应,可以加速物体内分子运动,产生热量,造成温度升高,这也是微波炉的工作原理。如果强度足够高,加热人体造成烧灼伤害也是可能的。而极低频电磁场可以在人体内形成感应电流,如果强度足够高,会对神经系统和内脏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甚至相当于产生了触电的效果。
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危害
我们在平时实际场景中接触到的射频电磁场或者极低频电磁场的强度,相比于被加热或者触电的程度还是低很多个数量级的,比如用来加热食物的微波炉工作功率一般为瓦至瓦,而笔记本电脑发射类似频率WiFi信号时的功率只有不到0.瓦[1]。但研究者关心的也不仅仅是电磁辐射会不会“一击杀伤致命”,还可能“温水煮青蛙”,每次接触时候对人体正常工作产生点不利影响,“贡献绵薄之力”,日积月累最后成为“健康刺客”。
对于极低频电磁场和射频电磁场会不会危害人体健康这个问题,科学家已经进行过很多年的研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仅仅在过去三十年就有大约20篇相关的论文,这里无法一一列出所有研究结果,但总体结论是“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暴露在低强度的电磁场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2]。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