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部倒春寒来临,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低温烫
中央气象台的监测数据显示,3月14日-3月15日,新疆北部、内蒙古东北部、辽宁中北部、吉林东部、黑龙江东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雪或雨夹雪,其中辽宁东北部、吉林东南部、黑龙江东南部等局地出现暴雪;四川盆地南部、贵州中部、湖南东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浙江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雨或暴雨。
气温骤降,很多老人睡觉之前又灌上一袋热水放到脚处,可以让被窝迅速地热起来,入睡更快。经常这样做的朋友们要注意了,虽然热水袋看起来温度毫不起眼,但“烫”起人来,可一点都不含糊。
可能有些朋友们会很疑惑,温度也不高,完全没事啊,为什么会烫到?这里我说的“烫伤”可不是传统的高温烫伤,而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什么?
低温烫伤,这里指的低温并不是零下十几度,而是比高温烫伤的70摄氏度较低,同时又能给人带来损伤的温度。一般来说,低温烫伤的温度多在45-70摄氏度左右,可能还要低于70度,这个温度刚好是皮肤尝试接触后能够接受的温度,不会太冷也不会过热。
除了温度外,高温烫伤和低温烫伤还在热量传递时间上有差别。高温烫伤一般接触时间较短,和皮肤温差大热量传递快,在数秒内就能损伤皮肤引发疼痛;低温烫伤热量传递慢,皮肤后知后觉,但长时间的热量还是会引起热量的堆积,损伤组织、皮肤甚至是骨骼。通俗点说就是高温烫伤发生很快,而低温烫伤需要长时间的热量转移。
曾经有对大鼠的低温烫伤实验发现,50摄氏度30分钟的低温热源辐射后,大鼠身体会出现出血点,表明皮肤和组织开始死亡,持续进行实验,45-60分钟后大鼠死亡。人体细胞和大鼠细胞承受能力不会有太大区别,损伤时间可能差不多。
有些人就开始反驳了,谁会长时间接触热源物体,根本不可能会发生低温烫伤的。但各种病例可不会说谎,每年因低温烫伤不得已进行手术切除患处的患者不在少数。长江日报、光明网等多家媒体,都曾对低温烫伤有详细的报道,就是防止大家出现低温烫伤的情况。
以前的热水袋之类的,虽温度很高,但持续时间太短基本上不太可能形成低温烫伤,除非有一些特殊的情况。而现在,取暖手段层出不穷,取暖设备发热稳定持续时间很长,稍不注意,很可能形成低温烫伤。
再加上现在的很多人对低温烫伤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不知道低温烫伤的严重之处,只想着自己在家处理,所以就导致了就诊时症状已经很严重。
那么,低温烫伤到底对人体损伤有多大,又有哪些“恐怖之处”呢?
热水袋捂脚差点截肢,为何低温烫伤如此严重?
医院曾分享一例特殊的低温烫伤的病例,一位患有糖尿病足的患者在使用热水袋之后,起初皮肤出现了水泡,后来出现了溃烂,甚至从溃烂中隐约能看到森森白骨,再晚一点治疗,就可能面临着截肢的风险。还有一些烫伤较为严重的患者,为了预防感染,只能选择手术切除损伤坏死的组织。
低温烫伤为何如此严重呢?这就要牵扯到我们身体独特的疼痛机制了,温度很高时,产生的神经冲动足以让大脑感觉到疼痛,肢体就会迅速远离热源,即使烫伤也是表面损伤;温度过低时,神经冲动不能让大脑感觉到疼痛,或者产生的疼痛可以忍受,肢体就不会远离热源,一旦烫伤就可能伴随着内部损伤。
长时间间接触5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让神经末梢逐渐适应了该温度,并不会产生“疼痛”的感觉,时间长了,就会出现低温烫伤。糖尿病、神经压迫、神经性病变的患者会因感觉缺失,从而提高低温烫伤的概率。
其次,低温烫伤是一种渐进性的损伤,在长时间的热量传递中,各个组织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由于皮肤的承受能力较强,外观上可能就是呈现一些水泡、颜色较深、淤血或者坏死斑,但其实损伤可能已经波及到皮下组织、肌肉、神经、血管、骨骼等。
还有,一些患者被烫伤之后,看到有水泡,便想着直接挑破水泡好得较快,但由于内部的组织可能已坏死,不能起到抵抗病毒入侵的作用,易造成相关部位的感染,引起其他并发症。
因此,在被烫伤之后一定要有正确的处理方法,防止情况变得更为严重。
不幸出现低温烫伤,谨慎处理
无论是低温烫伤还是高温烫伤都要第一时间脱离热源,进行降温。降温的方式可以用冷水冲洗,降低皮肤表面的热度,散去内部的热量,减少深度损伤,冲洗时间一般在20分钟以上,所以水流不能过大,防止损伤皮肤。
冲洗完成仍有明显疼痛感的患者,可以把患处泡于少量加冰的冷水中,冰块适量防止冻伤,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如果出现了明显的损伤,可以用湿纱布包裹住患处,减少疼痛的同时防止二次损伤。没有纱布的可以用干净、清洁的毛巾代替,但一定要防止杂物污染患处。
其次,低温烫伤的患者一定不要自己在家里涂抹牙膏之类的东西,一是防止烫伤部位的感染,二是会影响医生对于创面的判断,从而影响治疗。
最后,低温烫伤一般很难第一时间发现或者发现后不太重视,很多患者都是自己用“偏方”“土方”处理一段时间后,没有好转,病医院进行诊治。这个时候患处可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感染,只能手术切除坏死的组织。所以,一旦发现有低温烫伤症状时,建议尽快就医,防止病情恶化。
低温烫伤很严重,即使很好地处理也只能减少并发症,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预防低温烫伤的发生。
为何会出现低温烫伤,该怎么预防?
泡脚、长时间使用热水袋是很多老年人脚部低温烫伤的主要因素。老年人因衰老、疾病等原因,肢体可能会出现感觉缺失,泡脚、热水袋使用的时候水温过高也感觉不出来,常常因此烫伤。烫伤之后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很容易引起其他的并发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老年人可以使用温度计测试下水温。
其次,电热毯和电暖气也应该着重注意,正常的电热毯,都是经过检验的,并不会对使用者造成危害。但如果电热毯使用了很多年,且反复折叠平铺过,很有可能出现部分区域的低温烫伤,甚至有可能造成火灾。而电暖气就更不用说了,功率大、温度高,使用不当危险更大。
再者,一些老人感觉关节、腰部受寒,盲目地使用“加热贴”保温也是一大原因。有些患者感觉腰部有点冷,想着用“暖宝宝”“加热贴”直接敷在患处,以为这样能保温,“暖宝宝”放热稳定,温度高,皮肤组织肯定难以承受,很容易产生低温烫伤。
除了老人之外,年轻人为了防止冻手所使用的加热鼠标垫也是容易造成低温烫伤。
所以,为了预防低温烫伤,一定要让身边的老人、年轻人知道低温烫伤形成的原因和危害,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热源。其次,应该着重注意老年人的手部感觉、腿部感觉,防止感觉缺失造成的损伤。再者,应该每天对手部脚部区域进行观察,谨防已经产生的病变。
最后的总结
低温烫伤,并不是温度很低造成的伤害,而是和高温烫伤相比,产生的温度较低,所以叫低温烫伤。低温烫伤一般情况下会比高温烫伤更加严重,低温烫伤一般热量转移时间长,除了有皮肤表面的损伤外,患处的组织、血管、骨骼也可能会有一定的损伤。
所以出现低温烫伤的时候,医院进行检查,在专业的医生建议下进行治疗,自己盲目治疗很有可能会导致伤口感染、坏死,还会引起其他的疾病。
当然,更重要的是如何预防低温烫伤的出现,可能对于年轻人来说很容易,避免长时间接触热源即可,但这对一些感觉缺失的老年人就很困难。所以,希望大家多和老年人普及一些低温烫伤的原理和危害,注意老年人的身体变化,帮助他们避免低温烫伤。
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