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鄂同心连线天津首批援鄂医疗队领队陆伟
今日下午3点,记者与天津首批援鄂医疗队领队、医院党委书记陆伟电话连线,他为我们讲述了医疗队在武汉这10天来的点点滴滴。
条件极为艰苦英雄冲进“红区”
我们是大年初二接到命令后奔赴武汉,到达这里安顿好住宿,清点好物资后,已经是夜里。第二天我们紧急开会,成立了党总支,设了5个组:医疗救治组、护理组、感染防控组、后勤保障组以及综合协调组,大家各司其职。第三天,按照国家指挥部的要求,我们集体做了培训,全体党员召开了党员大会,也做了集体的宣誓。随后与武钢二院进行对接。武钢二院整体来讲是一个废弃的楼,在一个废弃的楼里边作为接收病人的区域,我们对这个区域进行了整体划分,哪个地方是作为指挥部,“红区”、“黄区”、“绿区”,所谓“红区”就是直接接收病人的地方,“绿区”属于洁净区,“黄区”是中间的缓冲地带。
1月28医院正式救治患者,实际上在1月27日的晚上,医院已经收了60多个病人进入到病区里了,由当地的人员临时负责。但是我们到这发现,实际上这个区域基本上还不具备收治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了临时党组织的会议。最后会议决定我们到上午10点的时候进入“红区”,克服一切困难来接收病人。这就意味着我们一边跟疫情的恶魔战斗一边部署阵地,当时没有任何后勤保障,我们的队员应该说都是英雄。作为领队,我非常担心,最后总算是把接管的任务完成下来。
医患关系融洽10余人即将出院
随后的日子,后勤的供应始终不是非常理想,但是总体来讲一天比一天要好一些。医院里的病人都比较稳定,而且很多患者跟我们的医务人员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医务人员在“红区”工作是没有办法带手机进去的,所以有很多医务人员工作照片是病人帮我们拍的,然后再传出来,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患者跟我们医务人员关系还是非常融洽的。而且很多患者对我们天津医疗队的队员有很高的赞誉。尽管我们戴着护目镜,视线都是模糊的,彼此都不是特别看得清,但是我们还是做到了视病人如亲人,把这些患者当成自己的家人来看待,认真地护理病人,认真地救治病人。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十几个患者连续几天不烧了,然后查核酸检测,如果核酸检测阴性的话,那么有可能大约10个左右的患者就可以出院了。我们进来的时候危重病人十几个,目前从十几个减少到5个。
武汉人民给我们做了热干面
天津市卫健委非常给力,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武汉领的物资只是一部分手套,其他最急缺的N95口罩、防护服、隔离衣等这些物资都是从天津运送过来的,这些物资,咱们天津的司机,一个领队、4名司机,也是冒着很大的风险,这两辆车给我们紧急送来了物资,解决了大问题。另外,天津的很多好朋友,通过各种渠道快递过来的物资,我们也陆续收到了一部分。
武汉人民应该说对我们给予了热情洋溢的鼓励,另外也给了我们大力的支持。武汉当地的街道,包括我们住宿的地方,当地很多的商会志愿者,应该说从生活物资保障方面,帮我们克服了很多的困难,包括给我们加了被子,买电热毯等,基本上我们的队员一天24小时随时出来能保障有热的饭菜吃。而且还有好多志愿者,给我们做了武汉的热干面,让我们感觉非常温暖。
今天她在武汉迈入“不惑之年”
年2月4日是三中心援鄂医疗队员马广艳四十岁的生日,迈入“不惑之年”的她坚守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今天她收到了“一份惊喜”。
得知她的生日,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特意为远在武汉支援的她送上了生日祝福,“祝生日快乐,致敬逆行温暖你我,愿健康平安,感谢付出守护中国。”医院工会也为她准备了生日礼物。科室为马广艳特意制作了视频,记录她支援前后的点点滴滴,为她送去一份祝福。
三中心援鄂医疗队队长贯筱琳在工作间隙给马广艳看了视频,收到祝福的她非常惊喜和激动,她说四十岁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意味着更加成熟的技术和更加重要的责任。收到来自领导、同事、亲人们的祝福让她倍感温暖,她非常感谢大家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