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中怎样游柴埠溪一要听二要找同时还要脑
十年前,宜昌的旅游同行送来一叠宣传彩页,上面呈列着几幅图片,其中一幅画面中,一条清溪自远而近,几位少女,身着红色土家服饰,在溪中的石头上边走边嬉闹,背后的峰林和绝壁面对面一直向远方延伸,这是我与柴埠溪的初识。
她的名字始终在误导着我,以为这个地方只是看水、戏水,是幽谷中的一处静谧之境,直到后来才慢慢晓得,她更大的看点是绝壁、峰林、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景观,以及她跟随着四季更迭、阴晴雨雪中的幻境。
年7月,朋友让我做一个行程,目的地宜昌,三峡大坝、清江画廊是既定的,另外再加个什么地方,由我安排。我如同还愿一般地想到了柴埠溪。
那天上午游览的是长阳的清江画廊,约九点钟上船,在烟雨迷离中寻找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登上武落钟离山的向王庙俯瞰一番后,再回到半山腰午餐,农家土菜味道极佳,环境更妙,栏杆外就是碧绿的清江水。当重新登船回到码头时,已是临近下午两点了。
向柴埠溪进发,这次没有选择走高速,而是依照导航上了一段更为便捷的翻山路S,当地人也称王渔线,一头是长阳的王子石,另一头连着五峰的渔洋关。在长阳县城西跨桥过清江,不久雄伟的隔河岩大坝重新显现在我们的右边,而且更近,角度更佳,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吧!
车子沿着山路不断在爬升,坡陡弯急,眼前弥漫着浓浓的水汽,猜不出路的尽头在哪里。偶尔一阵急促的山风掠过,吹散一片雾,还能看到谷底那一线翡翠般的绿。好不容易雾散,车子也进入山里一片平地,路也牵直了,天空也明亮了,应该是穿过云端的缘故。
这种地形,当地多称为“坪”,路旁的土家风格的房子也不再星星点点,像雨后附在荷叶上的水珠,明显密集起来,形成了村组,看到标牌,果然是叫某某坪。房前屋后种植最多的还是玉米,当地叫苞谷,也是中午小酌时杯中物的主要原材料。
景区客服来电话,问我们现在的位置,我也说不大明白,看导航还得个把小时。因为预计的时间是四点半会合,安排我们坐索道上去,而索道站工作人员五点钟就下班。不过客服说没关系,今天天气不佳,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到时候会安排人在索道站等我们的。
路变宽了,是因为走上了国道,也到了五峰新县城渔洋关的边缘,在一座大桥的东头,指示牌将我们引入山沟,急弯直下驶上一条陈旧的水泥路,旁边就是溪流,这是抵达柴埠溪山下大门的最后一截路,导航显示里程不长,但路况奇差,颠簸了四十分钟,一道熟悉的门楼矗立在车前。办完门票手续,再驱车几分钟抵达索道下站时已经五点一刻。
居然享受到一次“专列”的待遇。进入索道站时,八人座的吊箱已经被工作人员整齐地静置在大转盘的一侧,等我们带着行李全部坐好后,关上门,电闸再一次启动,尖啸声充斥山谷,吊箱慢慢移动,直上云霄。
据说这是目前国内最陡的索道,倾斜角度接近45°,全长米,上下高差达米,没有料到第一次柴埠溪之旅,是以腾云驾雾般的方式“漫游”。
雨后的云在谷中徘徊,山间游荡,绝壁奇峰若隐若现,而头顶云开雾散处的那方天,却是出奇的蓝。来不及让视觉定焦在某一处,惊险与刺激只能让我囫囵吞枣地扫视这一切,却是妙不可言!
下榻在大湾口的假日酒店,就位于柴埠溪景区山上的入口旁。山上的湿气更重,被褥事先用电热毯烘过,还是带着潮潮的感觉,不过奔波的劳累遇上寂静的夜,让人睡得踏实,只是临睡前还在期盼,明天这里的天气能否有一个反转。
早上起来,奇迹没有出现,反而更过分了,先是浓雾,接着化成风和雨。旁边小卖部的老哥看着我们的表情,安慰道:这里的天气就是这样,一会儿就好啦!
直到我们离开,天气还是没有缓过神。用完早餐,大家依然兴致勃勃穿上雨衣,跟着导游小姐姐进入景区,有点包场的样子。过了验票口,左边是得乐线,要爬过陡峭的青云梯,才能登上两峰之间的得乐桥,惊险刺激;右边是情人线,舒缓平和,还能听到古代土家族少女的优美爱情故事。安全起见,大家一致同意导游的安排,向右。
依照土家族的吊脚楼风格建造的绣楼是第一个景点,也是极佳的观景点。一座宽大的木质观景台的一侧,立有刻有“柴埠溪”的石头,引得大家争相拍照留念。朦胧中看到对面山崖上一高一矮,一左一右两尊岩柱,酷似文武二官的,是将军岩;离开观景台,一条栈道将余下的景点串联起来,姊妹峰、情人谷、琴台、打一杵、对棋台,烟雨中这些的自然景观的样子,大家几乎只能通过导游的讲解来猜测她们的模样。但“打一杵”不是自然的景观,它是一个雕塑,是土家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打杵”是用来休息的一种简单工具,原先山里人喜欢用背篓背行路,走累了,就将背篓或背架子放在打杵的上面,就可以休息了。
这次柴埠溪之旅,就是在斜风细雨里徐行,虽然没有清晰看到那些奇峰,但听到了山林流泉飞瀑的清音,吸到了满满的负氧离子,感受一下苏轼的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用完中餐,收拾行李,坐索道下山,车子离开时,回头看了看,云雾拉开了帷幕,天又湛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