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动力电池,就要对TA时冷时热
动力电池是电动车的核心
它的习性与人相似
既受不了太热,也不喜欢太冷
最适宜的温度为15-35°C
这样它才能正常的工作
一旦温度过高或过低
动力电池就喜欢“罢工”
而电动车的热管理系统
就是用来调节动力电池的温度
让它时刻处于轻松愉快的环境
炎炎夏日
动力电池最怕的就是高温
每个电芯放电时会产生热量
由于电池包空间有限
这些热量会在短时间内聚集
如果不能及时散热
将导致电池包内温度过高
并且温度分布不均匀
时间久了就会
影响电池的功率和能量发挥
降低电池充放电循环效率
严重还会导致热失控
影响动力电池的安全性
从而发生电动车自燃安全事故
一旦温度过高,动力电池就需要散热
目前的新能源车上
动力电池散热途径主要分为
风冷散热、液冷散热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两者的特点和原理
风冷散热最为简单
就是让风吹过电池表面
带走电池产生的热量
根据通风措施的不同
又分为自然对流散热和强制通风散热
通俗点来讲就是不给
动力电池任何“辅助装备”
全靠自然风去吹
早期的微型电动车都是这种散热方法
它的优势是结构简单
成本低、占用空间较小
但是由于自然风能够带走的热量少
冷却速度慢,效率低
无法胜任大功率充放电的散热需求
是在自然对流散热的基础上
加上了强制通风技术
也称作风冷散热系统
简单来讲就是利用散热风扇
将汽车内部的空气
吸入动力电池包内
通过快速的空气流动
来带走电池产生的热量
与液冷散热相比
空冷散热相对简单
安全维护也比较方便
能够在低成本的情况下
达到良好的散热性能
但是空冷散热的劣势也非常明显
它冷却的速度仍然比较慢
电池包内部温度均匀性不易控制
并且电池包的密封设计较难
防尘防水效果比较差
液冷散热是通过电池包内部的冷却液流动
来带走电池产生的热量
依据电芯种类的不同
液冷散热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圆柱电池采用的是
在电池包上穿过一个“水管”
需要为电池降温的时候
就往水管里通“冷水”
通过“冷水”流动来带走热量
方形电池采用的是
在电芯底部铺上一层“水管”
需要为电池降温的时候
同样往水管里通“冷水”
通过“冷水”流动来带走热量
液冷散热的效果
要明显优于空冷散热
但是为了防止液态制冷剂的泄漏
液冷散热系统的设计更复杂
因此整套散热系统十分笨重
使得整车的负担大大增加
同时维护和保养更困难、成本更高
加热和散热同理
当温度过低时
动力电池会折寿和衰弱
如果这个状态下充电
也会埋下热失控的隐患
因此,温度过低时
动力电池就需要加热(或保温)
通俗来讲加热系统就是
给动力电池添加了“电热毯”
当需要给电池加热时
就开启“电热毯”
从而让电池能够在低温环境下
正常工作
液冷技术凭借高效的散热能力
正在逐渐取代空冷技术
是目前最主流的散热形式
随着新能源车的不断发展
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也越来越高
电池的安全问题
引起了大家格外的重视
而热管理系统在电池安全方面
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因此,只有它不断的发展
才能让电动车获得更好的进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