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敷竟被烫伤,这六类人应避免使用

虽然过了立春节气,可北京的天气依然寒冷。外出时人们外套、靴子、帽子全副武装,但还可能被冷风吹个“透心凉”。有位朋友每天上下班膝盖都被冻得隐隐作痛,感觉自己年纪轻轻却得了“老寒腿”。于是药师推荐她用一种中药,用于治疗关节、肌肉酸痛十分有效。然而没过几天,朋友打电话来一阵吐槽,说这种熨剂简直害人,膝盖疼痛还没好,却被烫出了好几个泡。

关印制图

追问之后才发现,原来她觉得熨剂热乎乎的特别舒服,干脆不能直接贴在了皮肤上,一觉醒来,竟然被烫伤了。这是典型的用药不当引起的药物低温烫伤,表面看起来并不严重,处理不当却会导致迁延不愈的严重后果。

药物是否可以达到最佳疗效,其实这种情况在寒冷的冬季并不少见,也常听说有人将超市买来的暖宝宝直接贴在皮肤上,结果造成低温烫伤。那什么是低温烫伤?低温烫伤有哪些危害?当发现低温烫伤后应当如何处理?又该如何使用熨剂、预防烫伤呢?下面我们就来解答这些问题。

低温烫伤也是伤

大家都知道高温物体会烫伤人,但很多人对低温烫伤并不了解,不清楚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也会造成烫伤,这就是低温烫伤,低温烫伤通常在冬季高发。

有文献报道:温度44℃,6小时以上的低温物体持续接触,人的皮肤会发生不可逆损伤,44到51℃的损伤程度与接触时间长短呈正相关,而51℃以上极短时间即可引起损伤,造成人体正常皮肤损伤的温度阈值为45℃,热能越高,作用时间越长,组织损伤越重。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是流动的血流能散热且有效防止热能的蓄积,如局部长时期受压,并长时间与致热源接触,从而妨碍了局部的血液流动,容易使热能蓄积起来而导致局部烫伤。

低温烫伤和高温引起的烫伤不同,烫伤皮肤表面看上去不太严重,创面疼痛感也不十分明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但仍然是烫伤。轻者可造成真皮浅层的损伤,严重者会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

低温烫伤后怎么治

一旦发生低温烫伤,患者或家属应该立即进行烫伤处理,冷敷烫伤部位,并及时就医,以免烫伤部位发生感染造成严重伤害。但是有患者缺乏对低温烫伤的认识,并不了解低温烫伤的严重性,在发生烫伤以后,私自用牙膏等涂抹在烫伤部位,导致烫伤部位创伤面的感染,甚至影响医生对烫伤面病情的正确的用法至关重要,使用发热的熨剂贴敷之前应先将药袋晃动数次,使药物充分松散,接触空气;其产热温度诊断,加重病情导致严重后果。

一般来说,直径小于2cm的创面,通过换药可以使其愈合;直径大于3cm的创面,通过换药短期内很难愈合,甚至长时间无法愈合,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中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根据清创后的情况,可采用植皮、皮瓣或肌皮瓣等方法修复创面。

提醒

发热熨剂不能直接贴皮肤上

药物是否可以达到最佳疗效,正确的用法至关重要,使用发热的熨剂贴敷之前应先将药袋晃动数次,使药物充分松散,接触空气;其产热温度一般在40-75℃之间,使用过程中若温度过热,可加衬垫。

关于发热熨剂的具体用法,一般说明书中都有详细的描述,如“置于固定袋内,覆盖于痛患处,或揭下两侧衬纸,贴于正对痛患处的内衣外侧。每袋可发热不少于15小时。”就是说这种发热的熨剂不能直接贴在患处皮肤上、其药效(发热)可持续较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如有灼热感,应加上衬垫防止烫伤。

避免夜间开始使用熨剂及热敷贴,以防睡眠中身体局部散热不畅导致低温烫伤。老年人热敷时应定时观察皮肤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冬季常用的取暖物品热水袋、暖宝宝等使用不当也有可能导致低温烫伤,每次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一些取暖设备和理疗设备平时要注意间断使用,睡前关闭电热毯等发热设备。

热水泡脚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

六类人不能用发热熨剂

哪些人群不宜使用熨剂及热敷贴呢?

①皮肤溃烂、破损者忌用;

②孕妇、儿童不宜使用;

③皮肤敏感性较差的老年人;

④肢体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的人群;

⑤使用镇静安眠及止痛等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的人群;

⑥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10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36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