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懂什么一句无心回答带来的副作用

小凯是四年级小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今天的作业下面,老师又写了同样一段评语:”你成绩优秀,是个听话的孩子。如果你上课能大胆发言,不懂就问,将会有更大的进步。”这个星期已经是老师第二次写这样的评语了。于是,小凯妈妈打电话给班主任杨老师询问情况。杨老师和蔼可亲,先夸小凯安静听话。可是话锋一转,说这是优点,可能也是个缺点。小凯在学习上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大胆向老师问个明白,所以进步比较慢。家长平时要多鼓励孩子,不懂就问。小凯妈妈不禁反思,而后深深自责起来:是我把儿子打烂砂锅问到底的好奇心泯灭了!原来,有时大人之间谈话,一旁的小凯感到好奇,就爱问为什么,刨根问底。谈论正事或者正忙被儿子打断,感到不耐烦,凯妈就呵斥:“大人说话,小孩子懂什么?一边玩去。”“说了你也不懂,别插嘴。”多次碰壁后,小凯变得“听话”多了,不再爱一脸新奇地问这问那,这可让凯妈省心多了。现在发现,这些呵斥把儿子的好奇心给扼杀了。其实,可能只是大人无心地脱口而出,因为不想被小孩打断。可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儿子不再喜欢凡事探个究竟,不再爱歪着脑袋思考。久而久之,这个习惯自然就反映到学习上了。和杨老师沟通意见之后,小凯妈开始改正之前错误的教育方式。她要花时间和心思帮小凯找回好奇心。平时,如果他问为什么,妈妈会很乐意,有耐心地回答,并且不失时机地表扬孩子。另外,爸爸妈妈给小凯买来了《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知识》《少儿好奇心百科》等等系列丛书,让小凯爱不释手。他常常和爸妈以及同学一起学习和探讨。小凯的爸爸妈妈饶有兴趣,热情地参与其中,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引导小凯,让他开动脑筋,不断问为什么,然后寻找答案,小凯不但获得了很多新知识,还能把这些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小凯这段时间的进步有目共睹,那个爱问“为什么”的少年又回来了。杨老师也写下了由衷的称赞。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简而言之,好奇心使人对事物充满兴趣,激发人们去学习,去探求未知。好奇心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来源。很多科学家都是具有好奇心的人。牛顿对苹果落地产生好奇,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也是十分好奇,最后改良了蒸汽机。伽利略看吊灯摇晃,产生好奇,发现了单摆。青少年时期是好奇心大爆发的时期,他们想了解这个世界,了解别人的想法。不要用“小孩子懂什么?”去回应孩子的为什么。对于孩子所有的“为什么”,千万不要烦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既可以让他感到爸妈的博学(爸爸妈妈真厉害,懂得那么多!),也意识到知识的无穷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69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