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民购买的热水袋充电时突然爆炸,提醒
进入冬季,热水袋、暖手宝等取暖物品大受欢迎,但一不小心,这些东西就会成为“炸弹”。1月5日,市民姜女士向浔阳晚报记者反映,她的热水袋在充电时爆裂,幸亏人躲在被窝里。
爆炸后的热水袋内部。(图片由姜女士提供)
电热水袋充电时爆炸
“正在充电的热水袋突然炸裂,如果当时旁边有人,后果不堪设想。”姜女士告诉浔阳晚报记者,5日21时许,她在床上用笔记本电脑上网,把热水袋放在床头柜上充电。加热一段时间后,听到热水袋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紧接着“嘭”的一声炸开了,里面的褐色液体洒的到处都是。
好在发生“爆炸”时姜女士正裹着被子,要是热水袋里的褐色液体溅到脸上、眼睛里,后果不敢想象。姜女士说,电热水袋“爆炸”后,房间里还有一股保险丝烧焦的味道。
姜女士的电热水袋是去年散步时在一个地摊上买的,之前使用时都没什么问题。“都怪自己当时图便宜,忽略了质量。还好人没事,不然出事了都不知道找谁赔。”
多数市民不会判断安全性
对于电热水袋的安全问题,浔阳晚报记者询问了几名市民,发现大家选购电热水袋时对外观、性价比、安全性各有看重,但是很少有消费者知道究竟如何辨别其安全性。正在挑选电热水袋的涂女士告诉浔阳晚报记者,虽然听说过电热水袋爆炸的事故,但她认为“那只是小概率事件”。
销售人员介绍,一般小商店卖的都是“电极式”热水袋,比较便宜,但没贵的安全。而另一种热水袋,市面上叫“电热丝式”。它的发热体摸起来体积很大,感觉像是圆弧形管子。由于不和液体直接接触,线圈也由绝缘体和液体隔离开,就确保了安全。“电极式热水袋内含有两个金属头,即为正负两个电极。电极通电后,溶液处于带电状态,电极式热水袋正是用这种方法来对溶液进行加热。由于电极直接和液体接触,又无温控装置,通电之后热水袋膨胀得很大,容易发生爆炸。”
“两者最好的辨别方式,就是用手摸一摸,电热丝式热水袋里面是类似圆圈形状的电热丝,而且受热面积平均,不像电极式那种热的很集中。”该销售人员补充道。
若被烫伤应立即用冷水冲洗并就医
某医院烧伤科周医生介绍,被热水袋烫伤分为两种,一种是热水袋开裂而被炸伤,另一种是低温烫伤。“装进热水的热水袋短时间接触皮肤并不会让人觉得有多烫,但是长时间接触,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就能在不知不觉中烫伤患者的皮肤表层甚至肌肉层。除了普通塑胶热水袋,电热毯、电取暖器都存在烫伤人的危险。”
周医生表示,如果不慎被烫伤,要第一时间用冷水冲洗,用毛巾过水冷敷,并及时就医。对于有人选择涂牙膏、紫药水等民间偏方来止痛。周医生指出,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这些东西不但会影响医生对烧烫伤深度的观察和判断,给诊治造成困难,而且将牙膏等油性物质涂于烧烫伤创面,会增加创面感染的危险。
浔阳晚报记者余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