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erocanbeanyone
一位演员的非常规“影评”
肃水
这其实不是一篇观众视角的“影评”,而是一篇演员视角出发的角色“演绎法”。
由于不是观众视角,所以不存在上帝视角。他的思考是线性的、非宏观的。他不需要分清小丑所说话的真假,不需要用晦涩难懂的术语解析拍摄手法,不需要阐述影片深刻的价值观,也不需要从影片推演到现实。他只需要想办法相信角色语言,相信角色动机,将剧情理解为角色在这个剧本中的成长,因此他说这是一个“小丑成长记”。
他甚至在小丑所说伤疤来源的两个故事中,选用了是父亲制造伤疤的说法,来让自己共情,因为亲情在他的心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
并且,文章大段大段地引用小丑和不同人的对话,仿佛此刻他就是小丑的演员,在拍摄过程中对台词进行自己的理解与表现。就像是通过这种形式来过一过“戏瘾”。
文章以分别对两位演员表达敬意开始,致敬他们为角色做出的牺牲,并对因过度深入角色而逝去的生命表达惋惜。再引用老师的话道出他对演员这一职业的热爱与尊重:动用全身感官为角色服务,承受无尽痛苦来打动观众。文章最后,他说出自己对角色行为动作的联想逻辑,证明好演员都会对角色的每个细节进行合理化想象,从而演活角色、感染观众。
为了纪念优秀演员的演绎,表达对演员职业的尊重,他选择了并不符合他自己品格的角色视角去看这个故事。
从这部影片的三个主要角色来看,小丑追崇的是没有底线的恶,哈维和蝙蝠侠是有底线的正义。但哈维在底线被践踏,身心受极限创伤后,在小丑的挑拨中转而堕落。而蝙蝠侠却坚定正义道德观念到底,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刻也没有因为自身情绪私自处决小丑,坚持通过正常的法律程序将罪恶绳之以法。显然,从作者本身性格品质而言,蝙蝠侠是与他本人最接近最容易共情的角色。而因为他是演员、热爱演艺,所以和他本人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小丑就充满了吸引力与挑战性,让他代入到如何演绎这个角色的演练思考中,并用最能让自己接受的方式去合理化该角色身上的不合理。
正因他本身坚持正义道德,所以需要假设小丑拥有不幸童年来合理化角色动机;正因他本身充满爱与温暖,所以需要用他最珍视的亲情来理解小丑脸上与心中的伤疤;正因他本身纯良坦诚,所以需要相信小丑是个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的“疯子”并用读过的书来佐证。
互联网会逼出人们心中的小丑,很多人更喜欢小丑这样的角色,甚至觉得小丑才是这部电影的主角。当人们沉迷于小丑的角色魅力时,突然有这样一篇“小丑视角”的文章出现,可能会让人一时无法适应。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到文章标题时,就想当然地以为这是篇影评,asusual.甚至因为电影太过经典,影评与解说太多,以至于对这部电影的所有讨论,都产生了一些定式思维,比如光明黑暗,正义邪恶,守序混乱,囚徒困境,道德斑马,对偶设定等等。然而,他无意间通过自己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了一个演员究竟为何会产生“孤独感”与“痛苦感”,为何“觉得拉扯”,为何“很难抽离”。因为他需要做的,不是单方面解剖角色,而是肢解自己,将自己分成一块一块去填补角色的每个细节。
如电影里的蝙蝠侠般,他在向我们展现,在无底线恶面前,维护公理正义需要多大勇气与代价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一位好演员的能力与牺牲。
两极反转:何为真正的正义?
南七里金寨沟第一骑士
年上映的《蝙蝠侠:黑暗骑士》似乎有两个主角,却都不是蝙蝠侠。一个是小丑,另一个就是哥谭检察官HarveyDante。同是正义的守护者,蝙蝠侠以面具示人,Harvey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也因此一度成为哥谭市光明正义的代表人物。然而,Youthoughtwecouldbedecentmeninanindecenttime?女友被叛徒诱拐,又在爆炸中丧生,Harvey一夜之间从秩序的维护者变为杀人游戏的操纵者。
Totrust,ornottotrust?如果黑白是一条渐进变化的线段,小丑、Harvey、蝙蝠侠就是这条线段的三个点。小丑代表黑,暗无天日的黑。他穷尽心思设计杀人游戏,就是为了破坏人的感情:看,你所声称的热爱、正义不过如此……蝙蝠侠代表白,坚定不移的白。他耗尽家财与名誉,就是为了维护这份人类社会对“公平正义”的信仰。而Harvey,他原本是哥谭市的信仰,所行之处就像他的金发一样明亮,而一场巨变却最终让他滑向深渊:当你不遗余力维护的一切最后却背叛了你、导致你失去毕生挚爱,你会怎样?Harvey的回答是:Two-face。Alldependsonodds。当过往光明的一面被摧毁殆尽,黑暗凶残的一面就会露出尖锐的獠牙。
其实,双面的只是HarveyDante这个人吗?不,是人,是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悲悯,又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凶狠。大部分人都随波逐流,为一件事感动,又为一件事愤怒。情绪来得莫名其妙,没有道理,也毫无踪迹可寻。如果动动念头就能杀人,很多人早在亲朋好友的咒骂中死了上千次了。关键点在于选择,一个人所做的一系列选择才构成了他本身。
轿车里的Harvey朝无辜的司机扣动扳机,船舱里的囚犯却扔掉了炸弹遥控器。这一刻,善恶已分。选择,总是选择,不同的选择,塑造了不同的人生。
在大结局,蝙蝠侠为了维护哥谭市民心中对光明的信仰,为了维护那个信仰的象征——HarveyDante,不惜自己的名誉,扛下了滥杀无辜的罪名。这是蝙蝠侠令人敬佩的地方,却也是他人生的悲壮之处。在蝙蝠侠声名正盛时,小丑费尽心机制造麻烦,给蝙蝠侠泼脏水。最后,蝙蝠侠却为了民众、为了心中的信仰,自己接过这盆脏水,背上本不属于他的罪名。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说:不成熟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而死去,成熟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而卑贱地活着。蝙蝠侠回答了HarveyDante未能回答的问题,给出了HarveyDante放弃的答案,也只在结局蝙蝠侠才成为真正的主角。
然而,如果说结局对于蝙蝠侠来说是悲壮,对于哥谭市来说则是可悲。人们的信仰,何时脆弱到只能寄托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了?而为了维护那脆弱到几近虚伪的信仰,蝙蝠侠的牺牲到底值不值得?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还是“能力越大,苦难越多”?看完结局,不禁唏嘘,多少人像蝙蝠侠一样被逼剖腹自证,最后又不得不背上本不应该承担的骂名。
纪伯伦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是因为伟大才宽容,还是因为宽容而伟大?我倾向于后者。放下成见和对立,我们本来都是一个大写的人。
PS:好久没看电影了,感谢三坚的推荐,这么多精彩值得分析的人物。
正义与邪恶
微光汇聚成星河
等到了姗姗来迟的文章,读完那一刻,深感这份等待十分值得。三坚的影评,总是专业又深刻,唯有对影视心怀热爱的人,才能有这样的笔触。
诺兰的黑暗三部曲,将超英题材升华到了哲学与人性的高度,另一次应该便是《守望者》。三部曲能够成为经典,功力深厚的导演,上乘的剧本和全情投入的演员缺一不可。
说回黑暗骑士,某种程度上它讨论了正义与邪恶的关系,它们是对立的吗?并不,它们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当年少的韦恩少爷开心地与父母从后门走出剧院,在那条阴暗的小巷中,两声枪响瞬间终结掉他的幸福与快乐,他被永远留在了那条黑暗笼罩的暗巷里。他懊悔自责,如果不是自己要提前离开,是不是这悲剧就不会发生?不,悲剧的诞生只是因为邪恶的存在,而不是因受害者做了什么。从此,蝙蝠侠诞生,因他看到了罪恶,经历了罪恶,他要用正义去对抗邪恶。
那小丑呢?电影中他给了自己的微笑疤好几种解释,但每一种都是一个极伤痛的故事。他同样经历了罪恶,却选择自己也成为罪恶。
同是从罪恶伤痛中走来的两个人,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或许原因便是韦恩少爷在爱中长大,而小丑的童年却浸泡在恶中。正如作者文中提到的“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而作者本人便是前者吧,同样被罪恶选中,同样一夜之间洒满阳光的康庄道换作了黑暗笼罩的荆棘路,但他依然相信正义,依然要站出来与这种恶势力作斗争,某种程度上,他亦是侠。
作者主要从小丑的角度进行了讲解,本文便也从邪恶的方向来谈谈。能令众多人胆寒的邪恶靠的并不是刀与枪,而是熟练的操纵和放大人性的弱点。影片中的小丑用贪欲让黑帮同伙自相残杀,用恐惧让自认“盗亦有道”的黑老大踏破底线,利用对家人的爱让警察沦为他的同伙,利用公众的恐慌与自私让蝙蝠侠从人人敬仰的英雄沦为众矢之的(与《蜘蛛侠:英雄远征》中神秘客对小蜘蛛做的异曲同工,对人最大的残忍莫过于让他饱受唾弃,百口莫辨)。最终,连无异于正义化身的“光明骑士”哈维都因爱人惨死而成为“双面人”。
当你直面邪恶时,随时都有被它吞噬的可能,当它夺走你的珍爱,当它让你恐惧、让你猜疑,你还能保证自己可以坚守正义吗?
这同样是小丑想对蝙蝠侠做的,他想用愤怒、无助冲垮蝙蝠侠的底线,让他最终也被拖入邪恶的深渊,他几乎就要得逞了,呼啸的蝙蝠车向他飞驰而来时,他开心极了,蝙蝠侠要杀人了!他再也不是绝对的正义了!但最后一刻,蝙蝠侠踩下了刹车,宁可摔晕自己,也要守住底线。
片中小丑唯一一次崩溃,就是两艘船的人都没有选择牺牲对方保护自己,连原本的罪犯,也选择了扔下遥控器。
能击败人性之恶的,只有人性之善;能对抗邪恶的,只有正义;能耐住邪恶与人性之恶双重侵蚀的,只有明确底线坚守底线的正义。当身披正义之光时,你离成为恶,只差一个转身。
正在直面邪恶的我们,做好准备了吗?明确底线了吗?守住底线了吗?在愤怒袭来,濒临崩溃,马上要抬脚怒踢时,请等一等,多一点耐心。
正如他,
从黑暗的小巷中走出,
始终坚守良知与文明的底线,
在天空为我们点亮一盏蝙蝠灯,
告诉这座黑暗之城的我们,
他在,
光在。
静水流深,勃勃生机
在阳光下说爱你
昨天一位老朋友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9.html